top of page
個人照 ALLY(去背).png
2021年4月26日
案例已獲得分享同意

​CASE 17 - 26歲女士「我不想努力了」

​不投資、不想上班?!這思維可能令您工作到老

IMG_9062.JPG

工作六年朋友:

不想再為別人而打工,上班就是浪費時間和青春。

Ally:

最近頻頻與身邊朋友做理財分析問卷,歸納了大部分出現的幾種類型。

第一部分是原本有物業資產,透過分析報告發現,原來理財狀況比預期中要健康,真正分清負債和資產分別是多少,未來該如果鋪墊創造之路。

另外一類是很想創造自己的第一桶金,第一個100萬或者200萬,但沒有方向和大額本金,不知道該透過什麼形式怎麼實行;

 

最後一類是銀行戶口儲備Keep住接近“零”,即是月光族,控制不了習慣性將每月人工花光『收入-支出=儲蓄』一般支出都用光,剩到就存,有時剩不到之餘甚至把之前存的現金卡都用光光。

 

上面三類人,可能你全不是,要不快點告訴我你是哪一類

這次的朋友踏出社會工作了至少6年,每天都會跟身邊好友說”我真的好不想工作“。

見面時候同樣的說話告訴我,我瞪著我大大的雙眼很好奇的問她 

到底是啥原因這麼抗拒上班,不想不想都工作了6年。

她回應:不想再為別人而打工,上班就是浪費時間和青春。

經過一番了解之後,想起曾經看過一段文章,其實“工作”跟“上班”是兩回事,“上班“是屬於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,你就必須按照共公司規章制度,規定時間做規定的事。

而”工作“則是一個人去實現自我價值的其中一個方式。

簡單點說就是『上班是為別人做事,而工作是為了自己』

 

現實生活中,不是財務自由身價非凡、含著金鑰匙的話

又怎能不靠勞力上班工作呢?

如果有的話,不妨也私信也告訴我吧~我也賊想知道!!

 

通過理財分析我給這位朋友的建議是:

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理財金字塔、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便是“應急錢”(在最底下證明了打好根基也是最不能忽視)

顧名思義是拿來應急用的,建議撥備3-6個月的必要開支,作為流動的現金儲備,存在一個不能用提款卡取錢的銀行戶口。這筆錢是拿來應付出現惡劣情況,例如是 像新冠肺炎的疫情,那段時間身邊有部分朋友出現失業、這些在預期外的情況。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來應付支付未來幾個月的必要支出。

IMG_9061.JPG

 

建議二,當準備應急錢的同時,制定一個良好的儲蓄習慣,要知道『我不理財、財不理我』。每月要將收入-儲蓄=支出,把錢花在對的地方,薪水就不容易揮霍清光;想想再過幾年的自己,想要生活過得更安穩更有安全感更好呢,還是安於現狀~

建議三,回顧最先關注的想了解投資工具,不想工作就要創造睡後收入,上班賺的錢我們叫它「主動收入」、而睡後收入相當于「被動收入」,即使不幹活也有錢收;在選擇工具前、可以先儲蓄足夠的投資本金,當有了基本的本金,就可以啟動去到達目的地,讓錢滾動起來為我們工作。參考 本金HKD5萬、利用派息基金這個投資工具,每月3-400的被動收入,每每相隔半年 投放1-2萬(視乎儲蓄戶口狀況)5年後這個投資戶口累積資產約15-18萬,每月產生HKD800-1000的睡後收入;

 

 

很多時候 ,只要開始、才能看見 。

不妨,由今天開始;

*歡迎閱讀中的您去試玩理財分析,把您想問的留言給我們,讓我們為您看看您的財務狀況, 再作詳細的建議參考

www.sinemacau.com
(拉下一點有
理財分析)

螢幕截圖 2020-10-29 下午11.46.46.png

#免責聲明及補充:本人持有投資相連壽險牌照、人壽保險牌照,可作出基金銷售及服務提供。投資涉及風險,所假設的回報為非保証,只供參考作用,不構成任何責任承擔。在任何投資前,請先了解產品詳情、承擔風險能力、相關投資細節,先了解後投資,基金價格可跌可升,投資有機會蒙受損失。個案純屬分享並已取得當事人同意並以故事形式表訹,所作出內容不構成任何私隱披露,亦不作任何責任承擔,如想作出相關投保/基金投資,請向顧問直接咨詢詳情以及了解清楚,本站含有直接/間接宣傳,敬請留意。

^#附上免責聲明

^派息基金的每月派息為非保証,根據所投資的基金選項不一樣,每月所派的利息亦會有所變化,當中涉及投資風險、基金價格的升跌、非保證的投資回報,請向顧問完全了解後才進行任何投資,投資者應為自己設立好風險管理的投資組合,當中的金額有機會出現變化,敬請留意,如有疑問請向顧問直接咨詢。

#年金預計回報,包含保證現金價值+非保證終期紅利,回報有機會比預期高或低,可參考過去紅利實現率,年金回報僅供參考,並不溝成任何銷售,如有需要,請與顧問聯絡了解。

bottom of page